為什麼相同風險比較,P2P的報酬比定存好?
先要了解P2P借貸是投資,不是存款!P2P有人會借錢不還,銀行也會遇到有人借錢不還。其實有借貸行為就可能出現違約風險,銀行會面臨借款人違約,P2P也會面臨的違約,兩者風險是一樣的。

問題在於違約風險要自己擔?還是要銀行幫你擔?哪一個比較有利?此時必須了解投資學的鐵律是「風險與報酬是相對的」,所以客觀的比較方式必須二者同時考量,看「相同風險」條件下誰的報酬率較高。

投資不可能無風險。想要有報酬又不想承擔風險,就必須付出"避險成本"。存款是把錢透過銀行去放貸,其實是由存款戶額外付出避險成本,將借貸違約風險轉嫁給銀行,但最大的問題在於「銀行收取了過高的避險費用」,至少超收了3-6%的費用。因為一般銀行在信貸收取的利差高達約5-8%,實際負擔的違約率卻2%不到。

換言之,若自己負擔違約率,就可多出3-6%的報酬,加上原本1.2%的定存,報酬可達到4.2%-7.2%。

P2P借貸其性質屬於投資而非存款,而投資本來就有風險。P2P的風險介於定存與股票之間,這是網路發展所造就的新的投資管道,當民眾不願意承擔股票的高風險,又不甘於極低的定存利率時,可提供民眾新的選擇,是否投資完全看民眾自身的風險偏好屬性。

若民眾不願意承擔風險,當然只能選擇定存。若想要有高報酬去投資股票,風險就該自負,不能還是用定存觀念,在股票賠錢時要求證券交易所負擔其損失。 鄉民貸是一個借貸雙方的媒合平台,僅提供民眾在投資時一個新的管道,民眾接受與否在於是不是能接受「金融脫媒」的觀念,因為這可排除銀行所抽取的高昂利差,讓借貸雙贏。實際上,這個觀念十年來已經在全球68個國家形成風潮,全世界已經有越來越多人接受這樣的觀念,連美國前財長桑默斯、亞洲首富李嘉誠都在投資P2P公司。
回上一頁
掃描或點擊條碼
點擊行動條碼為您帶入